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龍貓原來是冥界死神」,源於兩位姊妹遇害的故事,又說與龍貓故事有很多不謀而合云云。對於這篇文章,我不以為然,就當作一種以揭祕為煙幕用來嘩眾取寵之說罷了。我想,故事就是故事,總有靈感的開始,何必這麼多推敲和揭私般考量,將本來單純的事搞得奇奇怪怪的。
對於龍貓和這個故事,我算蠻有感覺,除了故事本身之外,亦由它亦引申了另一段回憶。記得當年我就是陪著病床中的一位「表妹」(她爸爸跟我媽媽是同鄉,但不是親的)看龍貓,「表妹」大概只有十歲,眼睛亦因患癌多年而輾轉失明。在她的記憶中,最有印象也最愛的就是「龍貓」這套戲,舅舅於是買了vcd在醫院播給她「聽」,我去醫院探她時,也會為她講述故事的畫面,她亦告之兒時看這故事的點滴。每次跟她一起時,她就最愛要我談龍貓。在她臨終前三兩個月,我嘗試尋找和集齊龍貓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公仔(包括煤炭s鬼)送她,算是給她最後的禮物。
話說回來,我還是喜歡在那半夢半醒之間,著著透露親情、人情與自然融合的龍貓故事;即使原初的靈感原於此,但思想是個人的,將靈感透過個人的思想、轉化、體會和演繹,將之改造成一個有溫情的小故事,又有何不可?根本無所謂揭穿與否,因為它根本不是記錄片,故事就是故事,想要的結局其實早已在看故事的人心裡,特別是這類型的故事。
我覺得,去看一個故事,不是要看它「不可告人的秘密」,又或刻意尋找作者秘而不喧的「小秘密」,雖然八卦事的確有「市場」價值,容易挑起人的好奇心;但我還是不能認同對這種本末倒置的社會形態,「做」新聞如是,「看人」如是,連「看故事」都如是。一個故事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內蘊,和想帶出的訊息;作者在故事中的「小祕密」,即使有,更多時候不是說故事的人的重點!何況這故事的對象可是孩子哩!
真不明白,怎麼老是愛將成人世界的習性和醜陋胡亂併上,習非成是!留一片希望和諧的土壤給孩子,讓他們多一點空間,多點愛,不是更好嗎?
(老實說,我看哈利波特,亦有不少叮噹、eva ibbotson...等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