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變變變

將煤氣爐成個搬走,做個木托盆放上乾花和龍貓,再封上玻璃面,從此,岩岩蠶蠶的壞爐搖身一變成為兩呎的玻璃平面,實用企理又清新可喜得多了。

今回幾經波折,遇上漏煤氣險爆炸嚇破膽,又花了很多時間緊急維修整理,所幸是不致連累街坊釀成大禍。

對著這個獨有的新貌,縱然猶有餘畏,亦驚中帶喜!好了,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Like it!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道歉信

今早讀到"文革紅衛兵登廣告道歉",突然想起已故的季老,那位在文革期間被批得死去活來的學者,透過文字,透過他自身的體會,片斷地記錄了歷史,他自我解嘲舉重若輕地訴說往事,化解了難言言喻的窘迫,在廣闊的胸襟裡,看不見怨憤,只有以史為鑑的寄意。

民革十年,對中國文化的創傷和破壞可謂空前,亦暴露了人性的黑暗,尤尚算可幸的,被中方指明為「錯誤」,起碼算是「知錯」(亦只能說起碼罷)。

相對六四呢?是的,死者已矣,既定事實的確不能改變,也不是要追究誰是誰非,誰要站出來負責。只是覺得,過了十五了,仍然在見過「事實」的眾人面前開眼睛說謊話,掩耳盜鈴,既不如實面對自己,更不敢如實面對人群,那就只能一直背負著無法放下的包袱創傷,一個謊話掩飾一個謊話,上行下效,造就今日和以後的「大國」。

讀著道歉信,念著季老,在想︰一個人尚且有如斯胸襟醒覺,那麼國呢黨呢?「君子坦蕩蕩」,若埋沒良知,以謊言隱沒真相,那如何坦蕩?如何服眾?如何走出陰霾?又如何清朗開闊的明天?!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深造以道

朋友們多有種錯覺,以為我是主修中文、英文、哲學、社會學……甚至植物學,每每猜想完一大輪之後,才驚訝於我竟然是讀工商管理學出身的……

今日又遇到同樣的問題,朋友詫異地表示我所讀的跟所作的既不相同,很不實用,有點浪費,我只一貫地笑笑,沒有多作解釋!

於我,讀書本身就是潛藏在體內的一種需要,就如身體需要養份一樣,也是生命裡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歷程;縱然長大後昔日所讀的和主修的科目跟工作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整個學習的過程其實不是只在學習某種特定的知識形態,而是在不同領域裡互相貫通和融會。透過學習和體驗,人才能擴闊視野,建立邏輯的思維系統,強化對文字對生命的領悟力,內化成一種獨立的思想和智慧,應用在生活不同的層面,那才能陪隨人一生之久。若每事只從功利的角度出發,又或狹隘地理解某點某學科而跟生活割裂,大抵也很難有樂趣可言吧。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從來就不是單一化,讀書也好,工作也好,興趣也好,甚至信仰也好,其實都需要在當中彼此調和,才能調配出「生活」的味道,享受生命的樂趣。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深造以道,既能見於工作,也能見於人與人的關係,更能見於生活的態度和取向;深造以道,在於左右逢源,更在於自得。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A day begins...

A day begins with hope, you know where you have to go;
A day begins with love, someone may find he is being care of;
A day begins with sharing, joy and peace will follow;
A day begins with smiles, the surrounding can be lightened up;
A day begins with prayer, may God's grace lead you through day by day!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謝謝大家!

趁著端午節假期,約了人客好友在尖沙咀午膳,早上耍完太極接到媽媽電話,表示只一個人在家,問我可會陪她飲茶,心裡有愧,不想撇下媽媽(原以為她會跟家人打麻雀),遂致電朋友可介意我帶同媽媽午膳,朋友不但沒有介意,還遷就改往媽媽方便的地方飲茶,對她老人家照顧有加,可比我這個粗枝大葉的女兒細心得多。感激感激!

午膳後逛花墟,媽媽問我想買什麽,其實沒什麼要買,我不喜歡行街shopping ,只是想陪她逛逛,看看花看看盆栽算是我們共有的興趣。買了束康乃馨回媽媽家插好,再淋淋盆栽,便帶著媽媽煲好的湯送給住在鄰座的一位老友。老友知道媽媽喜歡杏霜,即時入廚房煲杏霜著我拿走。

晚上,媽媽裝好兩瓶湯留給姐姐們,又拿一湯碗給鄰家的老伯,之後再應我要求煮有味飯。我倆撐著枱腳,嚐著靚湯和久違的有味飯,再享用朋友新鮮的熱杏霜,感覺好滿足。用手機app朋友道謝,邊跟媽媽覆述,朋友和媽媽都頑皮,互用說話整古對方,我就最正經,只負責做打手和覆述,看見媽媽笑得開懷,做女兒的更感溫暖。

簡單又美好的一天,謝謝媽媽,謝謝好朋友們!Love you all !!!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七年



讀書好棧七歲,搬到這座大廈亦足足五年了,2008年的今日,我一早便回到這裡準備慶祝現址開張,卻遇上香港有記錄以來最大雨的早上,沿著柯士甸道轉往小路的一大段路都水浸了,這場黑雨來勢洶洶,途中遇見哭紅了眼的kirs,原來她爸爸在雨路上跌傷了,她亦嚇壞了!

回到書棧,稍為扭動不斷滴水的衣袖和褲腳,便繼續清理書棧和準備開張慶祝的食物;深知這場大雨該嚇得親友們不敢前來了,還是按計劃進行,先做好可以做的事再算罷。到了下午,天色突然放晴,有朋友就正因為早上黑雨而取消活動反而可以來了,結果一個下午,竟然先後有五六十位親朋到賀,食物放滿桌子(我其實只預備少許,倒是親友們都帶來蛋糕香檳食物共享),還有朋友38個特意寫上MyBookCottage的自家手作帆船薑餅,讓我送贈來賓。更有兩位自動請纓的「清潔女工」朋友,不斷在清理場地、幫忙添水和清洗碗碟,當我勸說這些功夫留待我在人潮散去才做,卻被逐出pantry,勒令去招呼朋友!莞爾!

這些年間當日前來慶賀的親友或許再度踏足的次數不多,但依然很記得五年前的今日,早上狂雨午放晴,在忙碌和熱鬧之間,那一幕又一幕的祝福和情誼。

從那個不測風雲天再起步,慶幸遇上難得的好業主,讓這五年來可以安安定定偷安一隅,不用年年受加租搬舖之苦!慶幸遇上好好的運輸阿姐,一而再反邏輯的關照!慶幸遇上很多真誠的好朋友,讓本來平凡的書棧變得不平凡!

望著跟前那大片垂掛著記憶的相片和cd,驚覺一如風雲變幻的七年,卻又是豐豐富富恩典滿滿的七年!感謝業主,感謝運輸阿哥阿姐,感謝身邊的親朋好友,更感謝那一直看顧和同在的主!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不一樣的豐富

30/5-1/6,一個人在旅途上三天,第二天在大阪街頭臨時突然收到朋友的訂單,中午採購完一輪後,因那些交易必須以現金支付,到了最後身上只剩下千多日元,還得應付餘下兩日的現金使費。

31/5跟朋友whats app 說我身上只剩下約1000yen(當然還有信用卡和港元) ,朋友覺得這樣實在太離譜太沒有安全感,一個人在異地還有一天多要過,去機場也有一大距離,她想到很多萬一,只想到那些萬一一但發生我就大麻煩了,倒是我的怡然自得讓她奇怪,還在facebook跟大家和自己玩「無錢如何使」遊戲。老實說,我唯一能預防的萬一就是留住僅有的1000yen(若車票出問題要轉乘其他交通工具1000yen剛好足夠),到了1/6最後的一天,我用信用卡食了個豐富早餐,至下午四點去到機場到traveller's lounge再吃些甜點,身上仍留住那一直僅有的1000yen。

倒是希望我這次實際的經驗,讓朋友知道其實很多擔心都是想像出來,既未必發生(實際上大部份都沒有發生),花太多心思時間擔心既影響情緒又影響生活,反而會錯過很多美好的體會和實際的經驗罷了。

慶幸這個突如其來的「缺乏」,讓我更見簡單的美好,既讓人富彈性,也叫人能從容面對和處理「問題」,一個人在途上,其實有很多可能,只要跳出既定的框框,「放心」自在,一樣可以享受那份獨有的「甘飴」。

聖經說: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祂既看顧小鳥,亦讓花兒有美麗衣裳,更何況我們呢!

我們所能仰賴的,不是美食華服,不是輝煌成就,而是有祂的看顧同行,不論在順在逆之中。「不要為明天憂慮」,不光是說說的口號,又或現實以外的憧憬;在生活裡面,的確有很多不由己的意外,只要願意放開心懷豁出去,就會發現天父一直都在保守看顧,教我們有足夠的胸襟和寬容去迎難而上。

感恩,有這一段看似「缺乏」但實際卻又豐富的體會。感恩,愛我的父一直都在身旁。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新動向

新動向:

1。答應了一個基督教網站寫專欄,老實說,自問不是文筆好的人,但確實亦有些自己的想法,早前有朋友說愛看我的fb ,可以支取正能量,某程度都鼓勵了我踏出這一步,離開自己教會的編輯工作,或許可以透過文字影響更多的人。該機構其實想我每星期一篇,但我只答應了兩星期一篇,寫文字一向隨意,想到就寫,否則就不寫。對於這限時性的要求,其實未知是否真的應付得了,但既來之則安之,所以都沒再多理“能不能”了,相信天父總有方法埋單結脹。

2。打算八月在書棧舉行一連三日的義賣和free pick up mix 的活動,這個構思其實在腦裡很久了,但要主辦一個如此公開的活動,而書棧本身就只有我一個小女子,實在亦有很多方面的考慮(包括安全資源時間空間能力人力分配),不可能只一個勇字就去。適逢暑假,朋友又提供了很多布碎,加上一班縫紉班同學仔又願意幫忙製作成品義賣和幫手當值做義工,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我相信這該可以“成行”吧。

3。剛答應自七月開始,做一個兩三歲孩子的家教,事緣有位傳道人問我,可有興趣幫位兩三歲補習,我即時的反應是兩三歲何須補習,及後聽說此孩子長於小康家,很難教,又被長輩縱壞了。適逢剛教完主日學,教孩子唱歌做動作時見他們好興奮,講故事時又超級留心,一班兩三歲的孩子竟得應“摩西禱告天父”“苦水變甜”,自己都好開心。。。想過之後,我答應可讓孩子家長先行聯絡我再作決定。剛通過電話,我先講明我不想如補習形式,而是透過故事唱歌去公園玩做手工睇卡通片一些非一般的形式去灌輸觀念和養成生活習慣,亦講明我不想task oriented地去教特定課程。很明顯我這些想法跟家長原先所想的很不相同,但家長聽完後,竟然很buy ,時間各樣都願意相就,商討後由七月開始先試試兩個月,就當作自己的暑期活動吧。其實有一點蠻有趣,她並非信徒,卻很願意我跟孩子唱詩歌講聖經故事。而孩子原來是住又一居,很近以前家住南山邨的舊居,亦可以去南山村食粉仔懷緬一上了。

同時幾樣突破,壓力是有一點點,但倒是有點期待。求天父幫助!

在書棧不時遇到些奇人奇事奇遇奇要求,越來越覺得,留一點空間給自己,量力而為亦量力而不為,知所為亦知所不為,反而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幸福

跟朋友晚膳,朋友說︰「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不久前,另一位朋友跟我說︰「xx其實很幸福!」(可xx卻患有抑鬱症)

今天見facebook有個post問︰「什麼是幸福?」

想說個故事,樹林裡有一棵小松樹,有一日,他見到不遠處有棵蘋果樹,樹上的蘋果長得又紅又大,便顧影自憐。這時候,小仙女剛巧經過,見到傷心的小松樹,便問︰「小松樹小松樹,你為何這麼難過呢?」小松樹應道︰「唉!你看,那棵蘋果樹上長滿又紅又大的蘋果,真羨慕死人了!我嘛,就只得這又幼又不起眼的針葉……」說著說著便哭了起來,小仙女見小松樹這麼傷心,便說︰「小松樹小松樹,你想成為一棵蘋果樹嗎?」小松樹說︰「是啊!如果可以變成蘋果樹,我一定很快樂!」於是小仙女揮揮神仙棒,小松樹得償所願,變成蘋果樹了!小松樹很高興,可是過了幾天,來了一群動物,見小松樹枝子上掛滿又紅又大的蘋果,興奮之餘,也一次過將蘋果吃光了!小松樹很傷心,此刻,小仙女又出現了。小仙女問︰「小松樹小松樹,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厲害?」小松樹說︰「你看!我身上的蘋果都被吃光了!我現在什麼都沒有!難看死了!」又瞥見旁邊的玻璃樹,在燦爛的陽光下閃閃生輝,非常美麗耀目。便說︰「唉!你看,那棵玻璃樹閃閃發光,真漂亮啊!若我可以成為玻璃樹就好啦,又美麗又不怕被動物吃掉,真是羨慕死人了!」小仙女又問︰「小松樹小松樹,你想成為一棵玻璃樹嗎?」小松樹說︰「是啊!如果可以變成玻璃樹的話,我一定很快樂!」於是小仙女揮揮神仙棒,小松樹又變成玻璃樹了!小松樹開心得哼起歌來,豈料,突然風雲變色,翻起大風大雨來,還來不及反應,便是一連串叮叮噹噹的聲響,小松樹只見身上的玻璃散落一地,當然很傷心……如是者小仙女一次又一次出現幫小松樹實現所想的。

輾輾轉轉過了很多日子,有一日,小松樹終於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所擁有的筆直樹幹,長青的針葉,能夠耐寒抵雨的頑強生命力,其實是上蒼賜給他最大的福氣,只是他從來不曾察覺,更遑論珍惜呢?他還可以做回自己嗎?

這個時候,小仙女再度出現,說︰「小松樹小松樹,你終於明白——你所需要的,其實一早已賜給你了,只在乎你是否惜福和感恩罷了!若你不明白這點的話,即使我如何幫助你,將你所想要的盡都實現,你還是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於是,小仙女揮揮神仙棒,小松樹終於可以做回小松樹了!

故事講完了,道理亦夠明顯吧。可是,走在街上,盡是緊繃的臉容,幸福,究竟溜到哪裡去?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馬太福音六:26-29)

野地百合花之美,不僅在於它的「衣棠」,更在於它的單純,可以與大自然共存共融,互惠亦互利,將上帝厚賜的恩情盡情彰顯;相較之下,當人享受榮華富貴時,往往是同時搶奪大自然的資源;而一切的貧富得失,也是在比較爭奪此消彼長下反照出來。

幸福既不是條件性的,不是擁有什麼爭取到什麼生活怎麼樣……就等於幸福,更不會因為其他人斷言「他其實很幸福」就代表他能自覺幸福。各有前因莫羨人,若只一直活在埋怨和比較裡,自覺懷才不遇,時不予我,天意弄人,沉淪在自怨自憐的光境中,又或豪奪大自然或其他人的資源,即使擁有什麼爭取到什麼生活得如何,也不見得會感受到的幸福吧!

幸福,它是一種內在的轉化,或許也只能從惜福和由衷的感恩中滲透出來吧。

常懷感恩,知足常樂!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步行

年幼時已習慣步行,至中學年代返學放學一直如是,中學時家住在白田,亦多選擇背著書包步行往返長沙灣的學校,當然,那時候很大程度是因為省錢。在不知不覺間,步行早已成為生活的習慣。

中四五時,有一次獨自去沙田踏單車,因為身上沒有餘錢,踩完後便沿著大埔道經馬騮山步行出九龍,記得當年有一大段路是沒有行人路的,也不知行了多久,見到一座寺廟,門外寫著一對對聯,只記得這一半「暮鼓晨鐘喚醒世間名利客」,我邊行邊想,名利客多在鬧市,根本聽不到郊外的暮鼓晨鐘,既然連接觸的機會都沒有,又何來喚醒呢!

長大後,依然喜歡行路,從沒有刻意去想為什麼,倒是一些朋友發現我老是選擇行路覺得奇怪,因為要回應,便檢視愛步行的因由。自懂性以來,返學返工約人絕少遲到,很怕因要遲到而要人家特別等我,覺得很不尊重和浪費人家的時間。而步行本身,似乎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和自然調節出一套內在的規律。步行,可以將預計的(包括時間空間)儘量先行調適,當有突發事情發生,就不至全於無法「走位」,老實說,很多時聽到的意外其實很大程度都可以掌握預計的,而所謂的意外根本是常情而非意外,或許這只是人慣性一律以意外作為藉口罷了。

我是個很需要空間(尤其是思想空間)的人,步行能予我這份空間感,特別在不匆忙又人不多的情況,我可以放慢腳步,用步履踏踏實實去感受大地的氣息,欣賞眼前的風景,觀察周圍的人,和天父談談心,跟人傾傾計,又或讓心安靜下來,將思緒重新整理,更可以胡思亂想,甚至寫寫字……步行,可以同時做很多很多的事,也可以放空自己什麼都不做,享受無侷無促的自在!

最近讀到一些資料,原來步行對慢性病和成人病很有療效。若還未有運動的習慣,步行可算是最容易最簡單的開始,省錢省時間省資源,又可保身心健康。Why not?!